根据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一)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
(二)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照片、录像资料等;
(三)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
第七十条第三款中明确规定,视听资料属于证据形式之一,而在与对方交涉过程中录音本身并不必然涉及违法行为。
在诉讼中双方往往会对发生的事实有争议,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不认同。有人觉得自己说的全是事实,法官应该相信,可是法官又不可能见到真正的事实发生,怎么来判断应该支持谁的说法呢?就是靠证据。
所以,如果想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就要注意收集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不单民事案件如此,如果您想向公安报案、找消协调解、向记者曝光,都涉及到提供有利自己的证据支持自己要求的问题。
证据需要具备客观真实性
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
证据需要具备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作为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举证咨询指引其他各类民事纠纷行为证据搜集
民事诉讼对证据有什么要求?
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对证据要求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客观性
也就是说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情况的反映;
关联性
要求证据与本案有内在的联系;
合法性。非法取得的证据是无效的。比如录音证据,在与对方交涉私下录间并不违法,但如果把录音监听设备偷偷安在人家家里就违法了。
如果证据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或更多,就肯定失去证明的作用了。
民事诉讼中证据有哪些形式?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共有七种
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签定结论、勘验笔录。